你有沒有過這個經驗?覺得自己面試時講英文表現不錯,卻遲遲未收到錄取通知。看一看底下這些字眼,是不是經常出現在你的口語中。
這7個字是面試的地雷,它們最恐怖的地方在於,表面上看起來無害,說了這些字的人也經常不自覺,但它們卻會留下一些刻板印象。不想讓人覺得你是「危險份子」、「麻煩製迼者」、「不經世事的青少年」,趕緊把這些字丟到垃圾埇。
你有沒有過這個經驗?覺得自己面試時講英文表現不錯,卻遲遲未收到錄取通知。看一看底下這些字眼,是不是經常出現在你的口語中。
這7個字是面試的地雷,它們最恐怖的地方在於,表面上看起來無害,說了這些字的人也經常不自覺,但它們卻會留下一些刻板印象。不想讓人覺得你是「危險份子」、「麻煩製迼者」、「不經世事的青少年」,趕緊把這些字丟到垃圾埇。
中文的「聽」,想起來很簡單,但我常聽到到類似的錯誤:
英文越是簡單,越是容易搞錯。
老外請你吃東西,若吃飽了,有人直接反應:No, I have enough. 意思是說自己夠了。但在老外眼中,說I have enough是「我受夠了」。更貼切的說法是:
自由時報引述里昂證券的外資分析報告,說馬英九會輸掉2012大選。里昴證券的原文:「We maintain the view we proposed last June, that the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is the KMT's to lose.」自由時報搞錯了,剛好讓我們有個機會,看看這個很容易搞錯的英文。
我們來說一說"someone's to lose"? 這個用法。
當和老外講話,沒聽清楚,請他再講一遍,要怎麼問呢?
影史最賣座的電影《鐵達尼號》(Titanic),男女主角Jack與女主角Rose在郵輪的甲板上聊天,男主角突然問女主角:Do you love him?(你愛他嗎?)
有學生反應,有時老外一個話題,聽了不知怎麼回應,一下愣住,詞窮,很尷尬。
這不是英文不好,而是少了接招策略。我建議各位把以下的一些句子放在口袋裡,一旦不知怎麼出招時,口袋一掏就有,很管用:
蹩腳口語:The waitress judged us from heads to feet in two seconds.
道地口語:That waitress sized us up in two seconds.